2018年6月5日,應我校歷史組的邀請,全國著名教學論研究專家、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徐賜成教授就2017年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功能定位對我們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解讀。會議由歷史組華春勇老師主持。
徐賜成老師的解讀主要從歷史課程功能的表述、歷史教育功能的具體化、歷史教育功能的課程載體、歷史學業的質量標準等四個方面展開。
他認為本次課標的最大變化是對課程功能的重新定位,使之內容更加明確化和系統化,去除了老版課標中的許多含混不清、語焉不詳的表述,更有針對性。
在歷史教育功能的表述上,他認為需要重視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尤其是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思想取向;文化功能上則歷史課程要能提升公民文化素質,傳承文明;教育功能上則強調立德樹人是歷史課程的根本任務。
歷史教育功能的具體化上著眼點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正確認識和解讀上。他認為,中學歷史老師對歷史學科素養的認識不應人云亦云,應該從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等方面去重新定位;而歷史課程目標更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并兼顧個性發展。并將此解讀概括為“基于知識,尋求能力;基于課堂,尋求解釋。”
在整個課表的解讀過程中,徐賜成老師注意從身邊的現實問題切入,將枯燥、抽象的文字表述,用通俗易解的方式加以闡明;同時,他曾經多年的中學從教經歷,也讓他的講述變得更加貼近中學教學實際,用不同專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不同認識和解釋,得出“一切歷史都是歷史解釋”;再如他從一節普通的“鴉片戰爭”的聽評課過程中,思考一節好的歷史課應該如何講述,如何讓歷史綻放魅力等等。會后,華春勇老師做了總結,索海峰老師也談了自己的感受,徐賜成老師也與在場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
我們相信對2017年新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解讀,將是我們未來面臨新教材、新教學、新高考挑戰的未雨綢繆之舉。我們也相信正確認識和解讀新課標,也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別樣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