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為高中教學的風向標之一,對于高中教學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考對學生能力與素養所提出的要求、準確把握今后的教學方向,6月9日晚,陜西師大附中歷史教研組在組長史小軍老師的組織下,開展了“2018年普通高等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歷史試題”研討活動,對全國I、II、III卷三套試題進行深度解讀。
在史小軍老師的主持下,各位老師從不同角度對試題進行逐個探究與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史小軍老師側重從做題方法與做題原則來分析試題;拜根牛老師著重對題型結構設置、試卷分值安排進行把握;索海峰老師注重分析試題對歷史知識的考察;華春勇老師偏重于對試卷中歷史名詞的理解與辨析;田春峰老師將試題與新頒布的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相結合;丁偉老師緊抓試題時政熱點的把握;張彥飛老師、程小鳳老師、董青老師關注考題對新課標新增“課程內容”的呈現情況。此外大家也對每道試題的命題立意、試題類型進行了細致歸類。
在研討中,大家發現今年高考全國卷試題注重引導學生對歷史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如全國II卷第25題,既向學生展現了西漢文景時期存在糧食增產、糧價極低、國家實物稅低的情況,也告訴學生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也存在人頭稅高、土地兼并、農戶流亡等現象。這些材料打破了學生對“文景之治”的片面認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古代盛世”形成全面的理解。再如全國I卷第25題,通過表格的形式向考生展現唐代四種類型藩鎮的官員任免、賦稅供納等情況,從而讓學生全面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對唐朝統治的作用。此外高考試題對重點知識的考察較為細化,如全國II卷第25題涉及到歐洲一體化在農業一體化方面的情況。
此次研討活動從下午六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整個研討會氣氛熱烈,大家都表示獲益頗多。在研討會最后,史小軍老師對后續的試卷分析整理工作進行了安排,希望研討成果能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