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人說,博物館是一個回溯歷史的地方,承載情懷;有人說,博物館是一個集中智慧的地方,啟迪思想;有人說,博物館是一個充滿學問的地方,孜孜不倦。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經過前一天社團活動時陜師大文博專業吳浩然學長的介紹,我們已經有了對教育博物館的初步了解。帶著探究和享受的心情,12月8日上午,在指導老師索海峰、張彥飛、程小鳳、卞潤梓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和師大教育博物館的對話,對于博通社的學子來說,這是一次全新和別樣的旅程。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由我國著名建筑設計師張錦秋院士主持設計,館藏豐富。主要包括中國教育館、婦女文化館、書畫藝術館、歷史文化館四個展館。
一、中國教育館
從庠序之學到現代學校——中國學校教育展。來到教育館,大家體會到從興學設教到中西合璧的現代學校的教育,中國教育館講述了一個承前啟后的學校教育發展史。有民國,明清等時期的課本,教具,甚至是獎狀,畢業證入團證等,乍一眼看似乎并沒什么,但仔細去觀察,這些實物的背后所象征的教育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時代變化,對今天的教育學研究,歷史研究甚至是社會學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更有感觸的是,這些文物本身能夠完好的躺在展柜里就已是一種成功和珍貴,也有些有趣,我們作為學生,這些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距離較近,這就增加了我們體驗過程中的有趣性和小小的獵奇心理,而不只是對歷史的感悟。
二、婦女文化館
婦女文化館許多件藏品反映不同歷史時期有關婦女的實物和標本,分為她的故事、江永女書、生育文化、女紅和中華嫁衣五個主題展出,形象、生動地反映出歷代婦女生活的多個側面,對婦女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對女性的權利地位,女性的思想,以及她們在封建歷史中帶著卑微而又樂觀堅韌的姿態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的確,時代,經濟政治,文化風氣等確實給了太多身體或精神的不平等甚至是摧殘。但她們仍舊努力的在自己的社會中生存,而無論是關于女性的制度還是文化對待,是人類社會至今仍舊需要給予充分關注的領域。
三、歷史文化館
這里的展品就更貼近我們一般人認知上博物館的展品了。其中殷商甲骨文、商周青銅器、漢代瓦當、漢唐銅鏡、宋元明清瓷器等藏品等級較高,頗有特色。
戰國秦封宗邑瓦書、秦大型鳳紋空心磚和唐閻莊墓志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堪稱鎮館之寶。這里的許多文物,有使我們產生新知的,也有使我們因深化以前的認知而感到意外的驚喜的。就拿筆者本人來說,像秦代鳳紋空心磚,筆者在前期的探索論文中就曾多次涉及相關內容,這一次也總算是看到本尊了。
四、書畫藝術館
唐寅《山水長卷》、仇英《山間棧道圖》、米萬鐘《風雨云煙圖》、董其昌《山水畫》、清鄭板橋書中堂、左宗棠書對聯等名家作品和明萬歷圣旨等,均為館藏精品。如明代唐寅的《山水長卷》此幅山水長卷表現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秋景,和文人逸士的優閑生活。近景有幾位高士高談闊論,中景有劃船有釣魚的還有二高士并坐,觀賞著由巖 洞中流瀉的瀑布。遠景山巖前一高士騎驢緩行。山路曲折,溪水波動,有人匆匆趕路。頗見旅途之辛苦。唐寅把水勢畫得極其生動,但山石結體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畫立方塊的造型。這是宋院畫家們繪畫的特點之一。
活動小結:西安的存在不只是一個地理坐標,師大有的也不僅僅是人文氣息。探索完之后,同學們已經對師大的歷史底蘊深深地沉醉。那些歷史的故事細密地被編織在師大建筑的一磚一石中,讓我們在以后也繼續探索下去,不緊不慢地將從前的故事一一翻閱,去博物館看看文物吧!
參觀結束后,我們還前往了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在文匯樓C段524會議室郭艷利副院長親切地接待了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師大中學生歷史暑期夏令營和自主招生的相關政策。此外,學院的幾位社團負責人——學生會主席張泰、性別研究會社長齊以恒、國學社主席王一帆、人文景觀考察學會社長王利、杏園史學社社長王一曼,也給我們介紹了自己的一些社團活動,期望后期進一步地合作交流。其中張泰主席和齊以恒社長是從附中畢業的學子,他們表達了對附中老師和學習生活的懷念,張泰同學談到自己的高中班主任就是索海峰老師,齊以恒同學談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己的歷史老師史小軍。
最后,我們在學院門口進行了合影留念,外出行程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天氣寒冷、雪花飄飄,但是我們熱情似火、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