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1年十大新聞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廣泛關注與積極支持。經校內各處室、年級推選投票、學校審議,我校2021年“十大主題新聞”揭曉。
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激發附中奮進力量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附中黨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學校黨委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聚焦主題主線,注重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理論學習、教育教學、紅色文化、百年校史、社會實踐、“我為師生辦實事”等深度融合,教育廣大教職工學習百年黨史,傳承附中紅色基因,弘揚“西部紅燭精神”,牢記立德樹人初心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附中黨委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黨委巡察整改為抓手,以制定“十四五”規劃為引領,強化文化傳承、賡續紅色血脈,為我校6名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組建“附中教職工宣講團”講授黨課,廣大師生重溫張寒暉《松花江上》革命故事,觀看紅色影片《懸崖之上》,參觀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博物館,厚植知史愛黨愛校情懷;強化鑄魂固本,先后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組織師生觀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盛況,附中教師遠赴貴州山區支教、附中學子斬獲競賽多項殊榮、附中黨員主動請纓奮戰疫情防控第一線,共同奏響了附中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最強音。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附中黨委增強了歷史自信、增進了團結統一、增強了自我革命和攻堅克難的勇氣,學出了附中特色、悟出了附中認識、辦出了附中品牌、開創了附中新局,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實現了新的發展。
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師生同心戰“疫”全力守護校園安全防線
陜西新一輪疫情暴發以來,面對西安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校深入貫徹省區市校各級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系列政策指示,充分發揮我校疫情防控工作指揮辦公室作用,及時制定“疫情封閉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即刻成立留校學生工作小組、線上教學小組、后勤保障小組、安全巡查小組,細化分工,明確職責。學校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帶領留校黨員干部全力做好封控期間的核酸檢測、餐飲保障、校園(家屬區)消殺保潔、生活物資分發、校醫固化駐校、門禁管理等各項工作,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為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我校自停課之日起立即啟動科學、規范的線上教學,積極開展互動式課堂建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賦能教學,加強作業管理、加強反饋評價等各項工作。組織我校20多名骨干教師為西安教育電臺“停課不停學‘名師課堂’”錄制課程,積極發揮名校示范、引領、幫扶作用。
為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我校組織體育老師錄制大課間體操熱身運動,幫助學生在居家期間鞏固科學規范的運動習慣;開展線上主題班會及升旗儀式,鼓勵學生堅定必勝信心,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錄制《停學不停課,居家不隔愛》心理健康通識課,推出線上心理咨詢,幫助學生適應線上學習,減少疫情引發的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我校心理教師周悅應邀參加西安市教科院聯合西安教育電視臺開展的第15場心理健康暨家庭教育名家名師講座,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即時在線學習人數達61萬,附中名校示范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彰顯。
疫情發生后,我校師生自覺遵守各項防疫政策,時刻關注疫情動態,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西安古城。國際部學子賀小桐自編rap歌曲《祈福長安》表達對防疫一線工作者的感謝和抗疫必勝的心態;初一年級學生渠惠媛創作沙畫描繪疫情之下的城市和醫護工作者抗疫身影,為西安加油;我校教師馮晨、馬瀟,學生陳奕然、黃橙子、張雨涵積極參與西安教育電視臺發起的“‘聲’援我的城,長安常安,為抗疫加油”活動,錄制加油鼓勵視頻,用聲音和文字為城市抗疫增添力量。
此次防疫工作中,附中全體師生尊重科學、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增強,應急處突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規劃發布,描繪未來五年學校事業發展藍圖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學校審議通過并予發布。《規劃》是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部署附中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統籌推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提升的全局性行動綱領?!兑巹潯吩诳偨Y“十三五”建設與成效、直視自身短板與問題、梳理當前形勢與機遇的基礎上,廣泛調研、全面規劃,圍繞黨的建設、管理體系、學生發展、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智慧校園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后勤保障八個方面,構畫了附中未來五年的發展建設藍圖。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我校將面對新形勢、樹立新思維、開辟新篇章,以管理體系改革為抓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基點,以教學質量提高為重心,以教師隊伍建設為突破,以智慧校園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雙翼,以黨的建設和辦學條件優化為保障,實現拔尖學生培養完成新躍升,學生全面發展獲得新成效,教師結構優化凸顯新亮點,員工待遇提升邁上新臺階,管理體系構建實現新優化,區域教育推動取得新成就的總體目標,為我校發展成為全省基礎教育領軍學校奠定堅實基礎。
四、聚焦課堂改革,緊抓隊伍建設,為引領基礎教育發展,培養高素質專業教師團隊持續發力
2021年,我校成立思維型教學研修共同體,組織各學科骨干教師,圍繞思維型教學理論及具體應用進行研修;選拔骨干教師參加西安市首屆中小學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以思維型教學理論為引領,探索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以“思維型教學理論引領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為主題的《附中教科研》第二期刊印發布,鼓勵教師鉆研教材,聚焦核心素養,構建課堂教學新樣態。
2021年,我校持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探索建設管理團隊培訓的長效機制。實施青年班主任導師制;配備年級組長助理;開展“熔煉團隊促發展、凝心聚力共前行”主題團建培訓活動;組織“班級管理主題論壇”兩期;組織“微班會”評優活動和主題班會匯報活動各一次。年級管理能力和班主任隊伍德育水平不斷提升。
2021年,我校通過以賽促研,以研促教,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通過2021年陜西師大附中“名校+教育聯合體”第一屆學科德育“大練兵”主題活動、新入職教師教學技能展評活動、陜西師大附中教育聯合體第二屆優質課展示活動、畢業年級試卷講評課教學研討活動、青年教師系列培養活動、線上教學經驗分享會等活動,交流學習,促進了教師隊伍發展。
2021年,我校高中語文、數學、物理,初中英語、道法、歷史六個學科被評為陜西省中小學學科優質教學基地;我校數學、物理、化學三個學科被評為西安市普通高中重點學科,《歷史閱讀與研究》《人工智能》《校園足球》三門課程被評為西安市普通高中精品課程;我校八年級作業設計案例榮獲“西安市優秀作業設計案例特等獎”,并在陜西省首屆中小學作業展暨基礎教育科普論壇上展示。
2021年,我校校長馮軍受聘為陜西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化學教學指導專委會主任委員,馬立、李濤、左俊成老師分別受聘擔任信息、數學、體育學科指導專委會委員。王芳、薛琪老師被評為第六批陜西省學科帶頭人;馬翠、高寶新、王博老師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樊瑾老師獲“全國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優質課例評比活動”一等獎;樊瑾、盧龍老師獲“全國思維型教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卞潤梓老師獲“全國中小學精品課程”大型研討會一等獎;梁婷婷老師獲“全國中學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王子璇老師獲“第十屆全國初中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優秀課例”二等獎;76人次獲得省區市以上教育教學榮譽。
2021年,我校共有13項省級規劃課題、3項市級規劃課題獲批立項;5項市級小課題順利結題;共有72篇作品在省級教育教學成果評選活動中獲獎。
五、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
2021年,我校堅持內化學生品格修養和能力素質,外顯綜合評價和學業成績,通過課程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文化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和家校協同育人等體系建設,養成學生自覺自律、身心兩健的習慣,培養科學理性、人文素養、創新意識、素質全面、個性發展的能力,塑造追求卓越、國際視野、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的品格。
進一步規范校本課程及社團的開發、實施及評價工作。本學年開設校本選修課程和社團30門,特別是復建了“斧頭劇社”,并予以重點打造,賡續了附中紅色血脈、挖掘了學生多元發展潛質。通過班主任論壇、主題團建、講座分享、導師制培養等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與此同時,主動了解梳理學情信息,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推動管理育人工作邁上新臺階。通過班主任論壇、主題團建、講座分享、導師制培養等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與此同時,主動了解梳理學情信息,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推動管理育人工作邁上新臺階。
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組建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并初步建立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完善心理危機的預警干預機制。西安市教科院“西安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高中辦公室”落戶附中,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進入發展新階段。探索文化育人體系建設。開展規范月班級文化建設系列活動;推進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建設,提升閱讀素養,傾力打造清朗的校園文化網絡。
落實推進活動育人體制機制。開展和參與了包括慶祝建黨100周年、紀念“一二·九”運動主題教育、漢語風采大賽、清明詩會、西安市首屆中小學詩詞大會、高三成人儀式、國旗護衛隊換屆、春季田徑運動會等在內的愛黨愛國類、傳統文化類、成人成才類、體育運動類系列活動。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勞動習慣。開展了生活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生產勞動研學活動,組織了紅色主題研學實踐活動;組建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網絡,建立年級家委會月例會制度,構建了線上線下多形式的溝通平臺。組織了“好家長評選”“大家訪”活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
六、精耕細作,學科競賽取得突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措施顯效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團隊合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造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堅持以學科競賽為引領,推動研究性教育教學改革,營造校園創新文化氛圍。2021年,我校共有6名學生在五大學科競賽的全國總決賽中獲獎,16人獲省級一等獎。其中,蔡宇軒、王一帆在第35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分別摘得1枚金牌,1枚銀牌;鄭博方、楊一丁在第30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分別摘得1枚銀牌,楊以哲摘得1枚銅牌;楊嘉昊在第38屆中國物理學奧林匹克(決賽)中摘得1枚銀牌。
在“第十六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活動” 全國總決選中,我校周鑫融等6名同學獲金獎,冉熠童等6名同學獲銀獎,多名同學獲省決選一等獎。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語文學習興趣,提升了綜合素質,彰顯了附中學子的綜合能力。
我校以賽促教,以教助賽,將競賽融入教學,強化學科競賽與相關課程建設的結合,不斷促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以賽促學,以學強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與創新精神。我校將持續推進高起點、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科競賽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融為一體的培養戰略,探索總結出一條符合附中實際,具有附中特色,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實力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七、緊抓特色發展,堅持分類指導,讓學生的優勢特色在不同領域各展所長。
(一)海航新征程。我校海航班逐步探索形成了鑄魂、筑夢、強基、健體和準軍事化管理的五位一體育人模式,分學段、分階段細化學生培養要求和工作任務,扎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穩步開展。2019級海航班學生順利完成海軍招飛辦組織的2021年度海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學生體驗與篩選飛行活動;組織學生赴延安進行主題研學,重溫紅色歷史,聆聽紅色故事,感受紅色文化;組織學生集體觀看電影《長津湖》,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彰顯青春底色;組織學生前往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公館)和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參觀學習,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奮進力量;開展《武器常識及射擊學原理》《為祖國飛行,圓藍天夢想》等國防專題教育講座;開展《堅定飛行信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等系列主題班會,舉行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2周年紀念活動。附中海航班以專業技能培養,理論知識學習,理想信念澆筑,全方位培養立志??诊w行,獻身國防事業的“??镇溩印薄?/span>
(二)體育特色培養。體育特長生培養是我校特色化發展亮點,也是我校人才培養、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渠道。2021年,我校整合資源、創新發展,在體育特長生的專項技能、競技比賽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足球競賽捷報頻傳。2021年我校足球隊先后獲得2021年中國中學生足球協會杯(高中男子甲組)第四名;“2021年陜西省青少年男子足球U18錦標賽”冠軍;“2020—2021年中國銀行杯”陜西省青少年校園足球高中(U18)聯賽冠軍。至此,我校足球隊已連續3年共計5次參加全國中學生頂級足球賽事,均進入全國前八名。其中2019、2021均躋身全國前四。我校高2023屆學生郝正陽以唯一一個在校生身份入選中國U16國家男子足球隊集訓營(西北地區僅兩人入選)。
田徑賽場努力突破。2021年我校田徑比賽穩步提升,在陜西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暨省17運會資格賽男子丙組、女子丙組、男子甲組、女子甲組,女子乙組分別獲團體第一名,男子乙組獲團體第二名;古佩奇同學獲全國2021年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田徑聯賽中西部區女子跳高第一名。
八、打造智慧校園示范校,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
2021年,我校智慧校園建設以“一個目標、三大支柱、七個模塊”理念為指導,實現了日常教學智能化、管理平臺數字化、信息安全規范化、常規服務自動化的新發展模式,建立了附中特色的智慧校園生態系統,取得了創新性突破,成為陜西地區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的領軍學校。2021年3月,我校獲評首批“陜西省智慧校園示范?!?;同月,由我校牽頭,協同教育聯合體成員校共同申報的項目《大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模型建構與應用創新實踐共同體》獲教育部立項;9月,清華大學授予我?!皠撔氯瞬排囵B基地”;10月,我校承辦中央網信辦發起的全國性主題活動——第八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校園主題日;11月,我校校長馮軍在全省中小學智慧教育示范交流視頻會上做了題為“智慧校園建設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專題發言,展示了我校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的行動與成效。我校充分發掘信息化、智能化優勢,提高辦學效能,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教育實踐,全面深度服務教育教學、行政辦公、校園安全、扶貧支教、宣傳報道等各工作領域,樹立了陜西基礎教育界智慧校園特色示范校的典范。
九、傳承踐行“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精神,努力為西部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貢獻附中力量
多年來,我校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基礎教育的公平、優質發展和扶助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工作,不忘社會責任,牢記教育使命。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脫貧攻堅相關精神,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我校選派王中仁同志接續郭勝同志作為教育部第七批扶貧干部,赴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掛職支教。在我校連續5年幫扶助力下,景谷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創均衡省檢及國考,高考一本率連創新高,順利通過脫貧攻堅考核評估,成功退出貧困序列。2020年至2021年,為響應教育部幫扶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基礎教育的號召,我校選派韓談判、居凱兩位老師赴貴州沿河第三中學開展援黔支教工作,同時先后接待三批次,30余位沿河縣教師赴我校浸入式跟崗研修。在我校的幫扶下,貴州沿河2021年高考取得多項歷史性突破。2002年至今,我校先后連續派出領導干部和教師赴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及陜西省內各地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用理想、信念和情懷,支援西部基礎教育,用切實行動傳承附中“愛國”“模范”優良傳統,踐行弘揚陜西師大“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精神,奮力譜寫西部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幫扶工作的新篇章。
十、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安校區順利開學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安校區的建設,旨在充分發揮陜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資源優勢和我?;A教育優質資源輻射示范作用,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配合陜西師范大學著力解決好學位供給突出矛盾而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我校長安校區于2019年開工建設,2021年9月順利開學。陜西師大附中長安校區按照“一校兩區”總體原則進行建設與管理,學校在傳承百年附中悠久辦學歷史和優良教育教學傳統的基礎上,結合地區特點扎實推進校區的建設和發展。我校遴選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隊伍赴附中長安校區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扎實、綜合能力全面、個性特點鮮明,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