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教育帶著智慧落地
——暑假“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開始啦
教師,是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先生之大,在于信仰之“高”,在于修為之“深”,在于學識之“實”,在于育人之“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堅持學習,才能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說:“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讀書是教師使自己靈魂充實和精神富裕,實現專業化發展和生命成長的最好途徑。
這個假期,我們繼續開展“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學校領導和各學科教研組長為大家精心選擇推薦了多本好書,其中有對教育理論的研究,有對新課標的解讀分析,有學科專業知識的講解,有教育心理學的介紹……書籍的種類和內容十分豐富,對全校教師又是一席精神的盛宴。
推薦書目如下——
推薦人:附中黨委常務副書記 董喜林
推薦語: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國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好教師,一個肩頭擔負著學生的終身發展,另一個肩頭擔負著民族的未來。這三個字具有千鈞之力,又具有無窮的可能。當今時代,我們如何做教師?做一名什么樣的教師,才能無愧于自己,無愧于學生,無愧于時代?閱讀《做中國立德樹人的好老師》,你便會找到答案。
教師應當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薦人:李娜(語文教研組長)
推薦語:
宋代,既有雄韜偉略的柱國賢才,亦有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他們問民苦、賞金石、論文學、研繪畫、究歷史、曉音律、品美酒、評詩詞;他們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也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其集大成者就是歐陽修。他是北宋文壇宗主,亦是仁宗與英宗器重的宰執大臣,他歷經坎坷卻堅韌不拔。閱讀他的傳記,我們既能欣賞他的人格魅力,砥礪自己的德行,同時還能看到北宋士大夫的個性與氣節,感受北宋文化的深厚與豐富。
推薦人:李濤(數學教研組長)
推薦語: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數學真正的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數學家波利亞認為:“掌握數學就是意味著善于解題。”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加強解題訓練。那么“怎樣解題”“怎樣學會解題”“解題思路的探求”“解題過程的反思”等等這些有關解題能力的相關問題的答案,都在《中學數學解題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中。該書既有理論分析,又兼具實踐探索,大量鮮活的案例定會帶給老師們諸多啟示。
推薦人:雷雙娥(英語教研組長)
推薦語:
成長對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尤其對于老師這個教書育人的神圣職業,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這本書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形成的對思維模式認識的理解。她認為,人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各自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我們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便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并增強面對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抗壓能力。
該書是影響美國一代人的心理勵志之作,美國心理暢銷書在榜10年,比爾·蓋茨曾撰文推薦。
推薦人:許勤(物理教研組長)
推薦語:
該書是在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使用的《物理學史講義》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全書分三篇十二章,采取分科編年史的寫法,即以物理學的各分支學科的發展為線索,而每一分支學科又按年代順序編排。在各分支學科史中精選某些重大事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從而說明物理概念、定律、理論形成與社會、歷史背景和生產條件之間的關系,以及物理學家個人的作用,并著重說明物理學思想發展過程的邏輯性和物理方法的運用。該書內容豐富,幾乎全面搜集了各國有關的原始材料,盡量還原了歷史真實,對中學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有較大的幫助。
推薦人:羅春(化學教研組長)
推薦語: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是教育部組織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對2017年版的課程標準中有關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等關鍵內容進行解讀和剖析,能幫助廣大化學教師更加準確地理解并把握課程標準的內涵和實質。課標修訂組專家從課標修訂的背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標準、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幾個重要方面對課程標準進行解讀,既能使廣大一線教師準確把握其內涵和精神實質,又能促使教師自身的成長,自覺地將自身對化學教育實踐的反思與對課程改革理念的落實結合,促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地生根。
推薦人:孟宏哲(生物教研組長)
推薦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是不可取的,應該關注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中,作者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證明,很多傳統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實際上違背了大腦的認知規律,是學生厭學和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
該書的價值,在于你無需再用十年的時間去積累這些認知規律,作者已經幫你總結了幾十年來科學家所發現的認知原理,一旦教師理解了這些規律,就可以理性而有耐心,從而完成從傳統教育者向現代教育者的升級轉變。你的學生也會因為你讀過這本書而終身獲益。
推薦人:白云(政治教研組長)
推薦語: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有“一支歌”和“一本書”的說法,“一支歌”即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一本書”就是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此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大眾化、現實化的力作。在艾思奇的筆下,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扣住了當時中國人最關注的民族生死存亡問題,利用“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追論雷峰塔的倒塌”“是朋友還是豺狼”等比喻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概念的神壇走向了群眾的日常生活。
深讀此書,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大有裨益。當下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眾哲學》仍可作為我們重要的“精神武器”,可以引導我們明晰人生方向,順應時代潮流。
推薦人:史小軍(歷史教研組長)
推薦語:
本書由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黃牧航教授、張慶海教授合著,從理論層面深入剖析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對典型教學案例的分析研究,力圖破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學業評價、校本課程開發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落實問題。在“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該書提出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分層分類測評模型,是對核心素養評價測量的有益探索。閱讀該書,對于順利實現向新課標、新教材和新高考的過渡及適應未來的教育教學,大有裨益。
推薦人:石莉群(地理教研組長)
推薦語:
《現代地理科學導論》一書用一元地理科學觀和方法論,闡述了現代地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前沿學術思想,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現代地理科學的學術地位、學術領域、社會影響和發展概貌。
該書主編白光潤,是地理科學導論課程的開拓者,在全國地理學界、地理教育界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
該書圖表豐富多樣,可讀性很強,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工具性參考書。閱讀本書,有助于中學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能為今后的地理教學提供更為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
推薦人:左俊成(體育教研組長)
推薦語:
教育的關鍵在于與孩子進行心理的溝通,而溝通的本質是情緒的溝通。很多時候我們與學生之間長篇闊論的交流,他們是否真的聽到心里并牢牢記住了嗎?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主要介紹的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如何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仔細想想,學生又何嘗不是我們教師的孩子?通過教育,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的人,一個有著憐憫心、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教師需要技巧,如何獲得并使用這些技巧便是本書的主要內容。
推薦人:馬立(音美信教研組長)
推薦語:
《教學模式(第八版)》是美國一部深受歡迎的探討教學模式的經典教材,在全球銷量榜上名列前茅,自1972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已成為研究教學模式乃至整個教學領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和參考資料。
該書以最新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為基礎,涵蓋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不僅介紹了關于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歷史淵源及發展前景,而且對教學模式的使用做出了具體指導。書中還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補充資料,以幫助新老教師提高教學技能、開發豐富的課程,相信大家都能在閱讀該書的過程中有所領悟。
推薦人:薛琪(音樂學科組長)
推薦語:
《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是一本面向大眾的古典音樂知識普及書。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藝苗以她“穿T恤聽古典樂”的態度,從最經典的、最被大眾所熟悉的音樂和音樂家寫起——從巴赫到勃拉姆斯,從1685到1897年,以12位音樂巨匠的故事展開,系統講述了古典音樂最輝煌的歲月。書中,作者用她所擅長的輕松的、有趣的文筆,深入淺出地帶領每一位對音樂感興趣的讀者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
落腳到我們的教學,如何將宏大的、專業性較強的古典樂作品有效地傳達給學生,如何將波瀾壯闊的音樂史巧妙地展現給學生,此書也有著極大的參考價值。
推薦人:李煒(美術學科組長)
推薦語:
《中國藝術學》共分為三個部分,上編“中國傳統藝術流變”在各藝術門類史的基礎上從總體宏觀勾畫出我國傳統藝術的風貌;中編“中國傳統藝術概論”包括“創作論”、“鑒賞論”和“門類論”,總結出我國傳統藝術幾個方面的民族特色、下編“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在史、論的基礎上,概括出了最能反映我國傳統藝術精神與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美學特征。
本書內容詳實,史論結合,通過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面闡述,突出了我國傳統藝術的民族風格和審美特征,顯示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是美術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參考書。
一、活動時間: 7月5日至8月31日
二、活動對象:學校全體教師
三、活動安排
(一)教師讀書活動
1. 教師利用暑假時間,結合自身實際,從推薦閱讀書目中選擇一至二本,進行閱讀。
2. 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教師要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 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完成一篇讀書心得體會,便于集中學習階段進行交流分享。
(二)舉行讀書分享交流會
1. 開學后第三周,各教研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分享,并確定本組參加學校交流分享的代表。
2. 教研室組織全校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評選“閱讀之星”,進行表彰和獎勵。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如果老師們平時無暇閱讀,那么暑假就是一個充電攝入知識的好時機。還等什么,快拿起書,一起閱讀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