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專題系列之——教研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是教育部直屬的西北地區唯一一所師范大學的附屬中學,陜西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陜西省重點中學,學校始建于1910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2018年西安在全市范圍內的學前教育、中小學全面啟動“名校+”工程行動,其目的是促進區域教育均衡化發展,發揮名校的優質資源輻射、帶動、普惠等功能,引領薄弱學校“造血”和“強身健體”,進而實現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
2020年5月,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灃西新城第四學校組成“名校+”教育聯合體。
灃西新城第四學校自與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以來,一方面依托其優秀管理團隊,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另一方面緊緊依托其名師資源,確定每周一周二分別是理科和文科集體備課日。我校將集體備課地點轉移到了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以準確把握中考方向,與陜西省歷屆中考的命題者——陜師大附中優秀教師團體實現零距離接觸。
教研:同聽一節課
語文、數學、英語教研采取進班聽課的方式。灃西四校語文教師馮旭剛,數學教師李晶,英語教師黨琳走進附中課堂,分別聽取了師大附中名師的課,從課堂環節設計、師生互動、問題設計等多方面深入學習。
心得
語文老師馮旭剛
本次教研活動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由兩位主備老師發言,對第四章第16課《短文兩篇》中的兩篇短文,分別梳理了自己認為本節課中的重點字詞。語文組的其他老師也都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教學進度進行了統一,積極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隨后走進名師梁老師課堂進行聽課,《陋室銘》這節課,梁老師從導入到整體分析,整堂課深入淺出,問題設置合理,過渡巧妙,循循善誘,環環相扣,整個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熱情飽滿,不論是個體展示還是小組合作都能做到動靜相宜,條理清晰,言簡意賅,充分彰顯了語文課堂的魅力和名師風采。最后,我們和梁老師交流了怎樣上好寫作課,以及作業設置等問題。梁老師細致耐心地一一解答,并以她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案例為例,提出很好的建議和意見。通過本次教研交流學習,讓我們走近師大附中名師,和名師面對面,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師的教學風采,欣賞了名師的教學藝術。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講好課是一種快樂,聽好課是一種享受。感動之余更多的是思索。聽名師講課,就像在聽前進的號角。相信在師大附中名師的指引下,我們一定會在教育的路上收獲新的風景!
數學老師李晶
鉆研教材,夯實基礎;把握中考,提升思路
有幸來到師大附中進行集體教研和優質課的觀摩活動。下午2點50分準時開始數學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本次教研的主備人是陳法超老師,課題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節課有三節內容,等腰三角形,線段以及角。陳老師說我們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慢,要把定性,不可以操作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可定量,可操作的方法。比如:我們在講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把這條性質變成學生可書寫的格式,做到知一推二。如: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因為AD是底邊BC上的中線,所以可以得到BD=CD同時角BAD=角CAD.陳老師主張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會碰到的困難,意識上的或者書寫方面的。應該盡可能把書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可以操作的數學語言。為學生思維過程掃除知識上的障礙。另外細化教材,書上123頁課后問題解決第5題,是將軍飲馬問題。他主張把將軍飲馬的有關模型提前給學生展示,讓學生思考,如何作圖,可以不要求學生計算。為八年級學完勾股定理和二次根式的運算后,定量解決將軍飲馬問題打下圖形基礎。讓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先熟悉,把較難解決的問題分解到我們平時教學的章節中,后面我們才能像穿項鏈似的沿著中考這條主線把所有知識進行聯系和整合。之后其他老師就這陳老師提出的問題給出自己的想法,也紛紛就自己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何突破給出合適的思路和方法。我深深感到附中老師備課的熱情和高效。之后,進入我們教研的第二個部分,觀摩王李萍老師的優質課。有人說當你享受了一頓豐富的盛宴的時候,最高明的廚藝就是最后的一碗湯。王李萍老師的這節課猶如這一碗味道恰好的湯。她給我們展示了《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等腰三角形》這節課,從課的導入到學生自制等腰三角形展示如何通過折疊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最后變成邏輯嚴密的書寫格式。集趣味性,生動性,邏輯嚴密性于一體。整節課行云流水,恰到好處。彰顯了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本次教研活動的關鍵詞傾聽,對比,分析,思考,踐行,提升。期待下一次與附中老師思維的碰撞,個人業務的提升。
英語老師黨琳
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前往附中參與集體教研,能夠領略名校的風采,向名師學習,我感到非常開心和激動!
下午2:50,初一英語組的教研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是集體備課環節,教研組長朱琳老師首先針對前期一起中學線上測試的情況進行整體介紹。其次,我們針對Unit 8和Unit 9這兩個單元的重難點內容、課時安排等問題展開討論。兩名優秀的主備老師經過精心的準備系統地闡述了兩個單元里的語法知識點等教學內容,接下來各位老師針對教學重難點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補充,統一難度與進度。期間,我們緊密聯系中考考點,確保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
在集體備課之后,我很有幸聆聽朱琳老師的一節教學常態課。朱琳老師講解了Unit 8 Section B 的閱讀文章,整堂課由復習導入,教學設計合理,教學活動豐富,各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十分高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課后,我很開心能有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針對課時安排、閱讀課教學設計等教學問題向親切美麗的朱老師進行請教。經過與朱老師的交流,我深受啟發,在教學目標設計、單元課時安排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想法,受益良多。
感謝學校提供的機會,相信之后在名校引領,名師帶動之下,我們定能更好地把握中考動態,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期待下周的集體教研活動!
集思廣益 把握中考
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教研,圍繞當前教學中的困惑,以及中考的熱點問題展開。師大附中作為百年名校,在陜西省歷次中考中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績。集體教研是一個學習的窗口,小到怎么上好一節課,大到中考方向的把握,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政治老師薛芳
借助優秀的平臺,讓自己在優秀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5月26日在學校的大力支持與帶領下,非常榮幸的參加了師大附中的集體教研活動。此次教研主題在于學科目前階段與中考的對接,認真學習2020年中考政治新變化,對授課方式以及考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盡早展開對中考的銜接工作,按照中考考點對知識進行整合。在這次的集體備課中,我見識到了名師的風采,感受到了與大師交流的酣暢。同組的老師們,或者經驗豐富,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教學進度及授課技巧的參考;或者激情澎湃,帶我們梳理中考改革后的新目標,新要求;或者沉穩冷靜,提醒大家在新形勢下依然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注意開卷考試帶來的后續影響。或者細致入微,和我們一起梳理每節課中的知識點,甚至具體到個別詞語的把握。百年附中,名校引領。附中老師們對待集體教研的認真和專注,讓我感動,同時也被他們扎實和過硬的學科素養深深折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時時提醒我自己,繼續加油,更加努力。
歷史老師安巧玲
去師大附中聽課是我一直以來都期盼的,平時聽歷史課的機會并不多,去名校聽課的機會更少,所以集體教研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近距離接觸這些名師。師大附中的老師個個都非常出色,課講得好,文章發表的也不少,我有時也會看一些中高考研究的文章,經常看到“史小軍”老師的文章,他是師大附中歷史教研組組長,這次算是一睹了名師風采,博學多識又平易近人。除此之外,還認識了初一歷史組的拜老師,他說話幽默風趣。在談到教學中的困惑時,他一再強調歷史課重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趣味性。初一的孩子喜歡聽故事,他平時講課總穿插一些小故事,所以很受歡迎。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平時要多讀書,多積累素材,給課堂加點“調味劑”,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
地理老師楊國鴿
本次初中地理組教研主要對中圖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四川省》進行打磨,通過附中主備老師林春楠老師分享教學思路、各環節設計緣由,其余老師進行討論補充,教研組長總結學生易錯點、本節考點及補充知識點等環節,結合課標,對本節課的知識脈絡進行梳理,重難點進行突破,從而更好的解讀課標,達到高效教學。通過本次教研,使得我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更好的把握學情,同時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把握課標,做到新舊知識有效銜接,實現教學過程中的環環相扣。參與本次附中教研,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平時教學的時候,除了重注本節知識傳授外,更應結合初高中整個教學體系,對相應知識點的補充進行有效把握,同時要更加注重課堂環節設計的合理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生物老師張杏
與附中生物老師一起教研,讓我收獲良多,生物教研組教研氣氛濃厚,老教師主動分享教學方法、經驗及課堂中的共性問題。同時,就第五章《人體廢物的排出》進行探討,從導入、問題設置、教學流程、考題設置等入手,仔細探討該節內容如何進行,同時根據兩校學生學情不同,在內容進度上進行研討。還聽取了附中教師對生物學業水平測試所涉及的實驗及考題的認識,及早了解考點及難度,為后續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在后期教學中,一定虛心向附中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編輯:安巧玲/審稿:何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