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歷史課堂教學,培養(yǎng)史學核心素養(yǎng),踐行立德樹人目標。2019年4月24日,由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教育研究中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編輯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與福建省“十三五”歷史名師研修班,聯(lián)合舉辦的第二屆“五方聯(lián)動”歷史教研周活動,在陜西師大附中崇是樓112教室持續(xù)進行中。
在繼前一日曲江一中羅紅梅和西安中學郭富斌兩位中學名師的報告之后,當日又迎來了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徐賜成和西安八十九中特級教師李樹全兩位專家教師的精彩講座。
上午8:30,徐賜成老師帶來了歷史教研周第二天的第一場講座。他以《歷史意識的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中的培育》為題,從“歷史意識”基本問題、“歷史學習”再理解等角度出發(fā),引用了很多文章書籍和專家學者關于歷史意識的觀點看法。他認為我們當前對歷史意識的研究尚且不夠,一方面因為研究難度較高,另一方面由于研究限制較大,歷史教育工作者須加強對歷史意識的關注和重視。關于歷史學科的五大學科素養(yǎng),徐老師認為歷史課堂需要以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為工具,運用歷史解釋來達到實現(xiàn)家國情懷的效果。
上午10:15,李樹全老師帶來了第二場題為《聚焦核心素養(yǎng),構建深度課堂——基于新課標的教學設計與課例分析》的講座。李老師作為一線教師聚焦課堂教學,從當前現(xiàn)狀講起,提出我們要追求“有意思有意義”的歷史教學,并運用一些經典課例如《宗教改革》、《農耕時代的手工業(yè)》、《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等,來闡釋課堂需要立意、材料、問題、人物、邏輯五大要素,認為歷史教育需要給予學生多元的思考,歷史材料決定教學的厚度。
下午15:25,陜西師大附中歷史組青年教師董青講授了一節(jié)生動的觀摩課《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董老師用“從丟失到重返”、“從敵人到朋友”、“從血仇到友鄰”、“從參與到推動”四個小標題,展開講述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以及新時期的外交成就和發(fā)展趨勢,并在課后進行了總結反思。
來自福建歷史名師研修班和師大附中歷史組的老師們在課后,對這節(jié)課做出了具有建設性的點評。福建的幾位名師認為董老師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能夠關注學情,史料運用新穎,本節(jié)課能聯(lián)系時政、聯(lián)系現(xiàn)實,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又有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和體現(xiàn)。附中歷史組趙長征老師則認為董老師的課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新課標的要求有所延伸,同時希望在課堂中能加強學生的合作互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