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至6日于北京,我校馬翠、楊潔兩位教師受邀參加由中央電教館和英國駐華大使館舉辦的中英教育技術助力智能時代教育變革論壇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資源應用交流會活動,其中陜西省共五位代表參加,楊潔老師在會議論壇上作了精彩的說課展示。
論壇開幕式上,中央電教館副館長韓俊博士、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裝備與信息化處處長張權、英國國際貿易部教育與技能司主任劉靜分別作了論壇發言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展望。本次論壇交流活動包括一場主論壇和三場分論壇。主論壇包括六場主旨演講,分別為解讀教育信息化2.0、英國教育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影響、英國STEM教育變革實踐分享、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實踐指導、中英教師培訓案例分享、英語教與學的全球影響。三場分論壇包括“基于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應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以及智能時代數字資源專題圓桌會議三個主題,同時包含來自全國各省六十余節說課展示。
在主論壇階段,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教育總監David Lakin關于英國STEM教學變革的實踐分享、華中師范大學吳砥教授關于我國教育信息化2.0的解讀,以及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蔣鳴和教授對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課堂教學實踐的指導等報告讓人印象深刻。其中,吳砥教授用數據呈現了我們國家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中小學電子信息設備、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及渠道等的發展現狀,提出了我們現階段應該從用好信息技術向提高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倫理來轉變,把融合應用改為創新發展。蔣鳴和教授則用若干典型教學案例來闡述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學實踐應該如何與信息化接軌,直觀的展示了可以學習和應用的范本,并進行了詳細解析。
在分論壇中,來自全國各省精彩紛呈六十余節說課展示了全國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實踐成果。部分課堂中運用到了抖音、思維導圖、微信、盒子魚、英語流利說、彈幕交流、問卷星、詞源在線、虛擬天文館、谷歌地球、希沃授課助手、自制小游戲等手機或平板移動學習應用,使得課堂活動更加豐富與鮮活;部分課堂中將熱點技術應用于教學,例如,一節來自北京的物理課堂中充分利用了VR技術,讓學習的內容活起來,在虛擬現實中操作,身臨其境感知物理原理;部分課堂通過網絡平臺顛覆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教育引發了深層次地再思考,例如,一節來自上海的語文課請學生利用公眾號,活點地圖,網絡游戲等網絡資源學習課程,并觀看教師已上過的一節優課,通過在線會客室與學生、專家進行課程設計的再探討,共同宣言,共同思考,優化課堂生態環境,建構學習共同體;部分課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班級網絡平臺,課前利用微課與網絡資源在線學習,并通過網絡問卷,通過系統數據分析量化了解學情,教師在線下課堂反饋線上學習并解決疑難,最后利用線上答題反饋教學效果,推送個性化作業,學生也可以將課堂作業感受發布于班級平臺,互相瀏覽、借鑒與提升,從而將翻轉課堂與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相結合,開啟了互聯網+教育中課堂的新模式。
我校教師楊潔在“基于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應用”分論壇進行了精彩的說課展示,在地理學科與電子書包運用方面與全國各地的教師們分享了應用數字資源開展教學的有效模式與經驗,受到了點評專家的認可與好評。
通過本次會議交流,在信息化2.0時代,教師參與教育信息化的主觀意愿必須強烈,不僅是年輕教師,成熟型教師更應踴躍參與,積極投身其中。其次,學校在技術設備、對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強有力支撐也是必要條件。第三,發達地區和先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前頭,為其教育教學提供了巨大的助力:1. 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的覆蓋面廣,不僅是傳統的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等,還包括美術、體育、勞技等課程;2. 學科內應用的課例廣泛,而且有較多的精心打磨的示范課等資源充當后期的培訓范本;3. 對一種信息技術應用進行深度挖掘,不使其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應用和服務于教學活動;4. 廣泛搜索適用于課堂、有利于解決課堂問題的技術或應用,將課堂打活,吸引學生真正的、踴躍的參與到學習中去。相信我校會繼續更深層次地實踐教育信息化,也必然助力于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