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教育帶著智慧落地
——暑假“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現在開始
閱讀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是教育者精神家園的共同構筑;閱讀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是“授人以漁”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閱讀是一面映照職業(yè)成長的明鏡,是對教育初心與專業(yè)信仰的堅守;閱讀是一座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更新理念、豐厚底蘊、錘煉技藝、喚醒潛能、升華境界的最佳路徑。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取決于讀書的深度,正如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閱讀的廣度。教師因閱讀而煥發(fā)的專業(yè)光芒,終將化作課堂的創(chuàng)造力、教育的洞察力、育人的感染力以及引領時代的教育生命力。
這個暑假,我們繼續(xù)開展“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各學科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為大家精心選擇推薦了多本好書,其中有學科理論著作,有課程教學研究,有科普讀物,有人物傳記,有教育學、心理學等最新研究成果……書籍種類豐富,內容廣泛,理論高度與實踐指導兼具,對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啟發(fā)和幫助。
推薦書目如下——
推薦人:李娜、胡蓉
推薦語: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審美自覺的時代,真正的文學從以前經學的附庸地位中獨立出來,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隨即也誕生了一批研究探討文學的著作。而《文心雕龍》作為我國古典文學批評理論的扛鼎之作,真正做到了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何謂文學,怎么樣去研究文學,以及文學的價值何在。本書一共分三部分,分別是“文之樞紐”“論文敘筆”和“剖情析采”,分別對應“基礎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可以說,閱讀此書,各位老師不僅能明晰文學的特點功用,也能對各種文體有一定把握,最后對于我們的實際創(chuàng)作也有指導價值,真可謂“體大慮周”。
推薦人:趙國輝、王李萍
推薦語:
在智能時代,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以精妙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挖掘數學的本質與魅力,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帶領我們領略數學在信息科學、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廣泛應用。閱讀此書,能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拓寬教學思路。書中豐富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將復雜數學問題簡單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我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同時,這本書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著深刻的闡釋,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讓我們一同走進《數學之美》的世界,探尋數學的無限魅力,汲取教學的智慧與靈感,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點亮明燈,引導他們在數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推薦人:雷雙娥、邢敏娟
推薦語:
如果人生簡單到只剩下一件事,你覺得這件事會是什么?作者認為這件事就是“活好”。你真的會活嗎?什么才是更好的“活法”?看完這本書,你會有一個全新的答案。導演、劇作家賴聲川、暢銷書作家張德芬、正和島創(chuàng)始人劉東華誠摯推薦,不僅是作者十多年來“學怎么活”的“學習筆記”,也是他給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課。讓你從頭開始 “學怎么活”——學如何聽話,學如何說話,學如何贊美,學如何信任,從根本上解決人際難題,擺脫焦慮,提升人生效能,擁有成功的事業(yè)和幸福的人生。
推薦人:李紅艷、王顥
推薦語:
1. 內容系統(tǒng)全面:全書共分6單元21章,涵蓋力學、熱力學、電磁學、光學、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等內容,能幫助物理老師構建更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無論是初中階段基礎物理知識的鞏固,還是高中階段對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2. 強調知識應用:書中在介紹物理概念時,會引入大量日常現象進行解釋,強調物理學的實用性及其與日常生活的關聯(lián)性。如講解牛頓三定律時,會介紹其在推沙發(fā)、汽車加速等生活場景中的應用,有助于老師積累教學素材,在課堂上能更好地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體會物理的實用價值。
3. 降低數學門檻:不要求讀者具備高深的數學知識,更適合以休閑放松的方式閱讀。本書以敘述性文體撰寫,并用事先設定問題的方式,將讀者引入物理思想的對話中。這種表述方式能讓老師更專注于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從更本質的層面把握物理知識,便于在教學中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4. 配備課后習題:章末提供了各種習題,書末還提供部分習題答案。老師可以通過做這些習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從中獲取一些出題思路,用于日常教學中的作業(yè)布置或試題編寫,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推薦人:羅春
推薦語:
在如今這個飛速發(fā)展的數智時代,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未來的教育模式該是怎樣的?如何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內生動力的未來人才?如何打破學科與思維的邊界,重塑教育的底層邏輯?如何回應2035年教育強國建設的國家需求?這些問題,在鄭泉水院士的《破界創(chuàng)生》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此書基于清華錢學森班、深圳零一學院案例分析,對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系統(tǒng)總結和深入剖析。展示了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領域如何通過項目學習、跨學科合作、問題導向學習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視角和實踐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指導書籍。作為一線的各位老師,一定能從中獲得啟發(fā)和實踐指導。
推薦人:孟宏哲、烏婷婷
推薦語:
《我們在非洲》是一本由“非洲的青山”所著的動物觀察筆記。該書具有以下推薦理由:
內容專業(yè)豐富:作者在非洲草原工作15年,有著豐富的實地觀察經驗。書中涵蓋草原、雨林、火山、濕地、海島5個部分,介紹了非洲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野生動植物的習性特點、協(xié)同演化趨勢等,構建了一個立體的非洲生態(tài)體系,是了解非洲生物多樣性的優(yōu)質讀物。
圖文并茂生動:書中配有作者多年拍攝積累的200多幅精美野外照片,能讓讀者直觀感受到非洲野生動物的靈動與自然景觀的壯美,仿佛置身于“動物世界紀錄片”之中,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
文筆優(yōu)美有溫度:作者以親身經歷講述動物故事,文筆優(yōu)美且飽含感情。書中不僅有動物的生存故事,還有作者遇到的驚險或有趣插曲,能讓讀者感受到野性與溫情的交錯,使生命更具激情。
打破刻板印象:書中內容打破了人們對某些動物的刻板印象,比如讓斑鬣狗等動物變得“可敬”起來,讓讀者能以客觀全面的視角看待非洲野生動物。
具有人文關懷:作者對于當地人一些“不夠文明”的行為,不會簡單地指責,而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并且呼吁從源頭進行動物保護,體現了深厚的人文關懷,能引發(fā)讀者對于人與自然、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
推薦人:白云、楊蓉、任夢鴿
推薦語:
在班級管理的廣袤天地中,班主任猶如領航者,引領著一艘艘滿載希望的小船駛向成長的彼岸。《優(yōu)秀班主任60個管理創(chuàng)意》匯總了60個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意,以精彩的實踐案例呈現,介紹多種創(chuàng)新的班級管理方法,道出了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為教師呈上諸多精妙絕倫的管理錦囊,借鑒這些創(chuàng)意,班主任可以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級,讓學生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推薦人:史小軍、魏丹
推薦語:
華南師范大學黃牧航教授的四年一線高中歷史教學實踐,60多萬字的課堂教育教學反思記錄,這本書既有你要的先進教學理念,也有你期盼的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案例,全書分為概念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任務驅動、分層教學等精選18個專題,盡量體現新課標的目標要求;86篇精彩教學案例分析,對于中學歷史老師的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新教材及最前沿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落實,有很好地示范引導作用。本書不做長篇大論的枯燥理論闡釋,而是一課一課“家常飯”的精彩紛呈,乍看略顯平淡無奇,但娓娓道來的實踐案例,確是勝過任何基于高大上理論而不具普適性的滿漢全席。
推薦人:費美樂
推薦語:
自古以來,在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地理因素都至關重要。法國著名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曾說:“沒有地理,便沒有歷史。”而在中國,“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象于圖,索理于書”是學者治學的不二法門。
通過將地勢分明的歷史地形圖與通俗易懂的歷史地理知識緊密結合,本書能幫助讀者直觀深刻地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脈絡,在卷帙浩繁的歷史資料中快速建立文史地核心素養(yǎng)。
推薦人:王博
推薦語:
1. 真實展現中國運動員的成長之路
完整記錄從體制內培養(yǎng)到職業(yè)化轉型的全過程,揭露中國職業(yè)體育發(fā)展的特殊性與挑戰(zhàn),展現亞洲選手突破歐美壟斷的奮斗歷程。
2. 顛覆傳統(tǒng)的冠軍敘事
不回避訓練中的血淚與掙扎,坦誠公開與教練、媒體的沖突,展現冠軍光環(huán)背后的脆弱與迷茫。
3. 體育精神的生動詮釋
15歲失去父親仍堅持訓練的堅韌,兩次退役又復出的執(zhí)著,法網奪冠時"獻給父親"的動人瞬間。
4. 超越體育的人生啟示
職業(yè)選擇與家庭責任的平衡,個人夢想與體制約束的沖突,成功后的身份認同與價值重構。
這本書不僅講述網球,更是一個關于堅持自我、突破極限的成長故事。李娜用她標志性的直白語言,讓讀者看到冠軍背后的真實人生。
推薦人:薛琪
推薦語:
書圍繞課堂評價的全過程,基于“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的四大策略,從目標設定與分享、引出學習證據、證據呈現與解釋、有效反饋、有效干預、促進學生參與六個方面探索了200余種課堂評價實用技術,介紹了其適用情境及具體做法,并提供了一些支架工具。這些課堂評價技術或為基于理論原理的開發(fā)成果,或來自國內外相關文獻的介紹,或來自一線教師實踐經驗的提煉,簡便易用,能融于或嵌入教學過程,能夠為教師改進課堂評價實踐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支撐。
推薦人:馬立、李喆
推薦語:
本書由計算領域權威專家撰寫,將計算原理系統(tǒng)劃分為七大核心類別,深度闡釋計算本質,幫助教師精準理解計算思維內核,奠定教學理論根基。書中梳理計算學科發(fā)展脈絡,解析不同時代與國家的計算概念演進,助力教師緊跟學科前沿。同時,剖析計算思維與數學、工程等多學科的融合邏輯,為跨學科教學提供思路。更以豐富的中學教學實例,配套可操作的教學策略,指導教師優(yōu)化課堂設計,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與信息素養(yǎng)。
推薦人:張曉旭
推薦語:
《第一性原理學習法》剖開學習表象下的核心邏輯,帶讀者跳出 “重復刷題卻不得要領” 的低效陷阱,回歸學習最本質的規(guī)律。全書以 8 章內容構建完整體系:先直擊學習本質,從知識輸入到輸出的全流程中,拆解出影響效率的關鍵要素 —— 小到信息篩選的底層邏輯,大到思維轉化的核心機制,讓學生看清 “為什么同樣努力,效果卻天差地別” 的根源。在此基礎上,針對性提升學習力、專注力、行動力等五大基礎能力,比如通過 “目標錨定訓練” 強化內驅力,用 “信息降噪法” 提升專注力,每個方法都直指問題核心,而非流于表面技巧。更具價值的是,它以預習、課堂、課后的學習閉環(huán)為脈絡,引導讀者搭建個性化自學系統(tǒng)。比如預習環(huán)節(jié)聚焦 “知識關聯(lián)點預判”,課堂環(huán)節(jié)側重 “核心問題抓取”,課后環(huán)節(jié)強調 “輸出倒逼輸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計讓 “被動接受” 轉變?yōu)?“主動建構”,既能解決 “上課聽懂下課就忘” 的共性問題,也能應對 “偏科、拖延” 等個性化困擾。
牧吉野老師的雙重優(yōu)勢讓這本書更具說服力:常年深耕教學一線,她深知校園學習的真實痛點;深耕心理學領域,又能精準把握青少年的認知規(guī)律與行為特點。因此,書中沒有空洞的理論,而是充斥著可直接落地的方案 —— 從 “如何用3分鐘拆解一道復雜習題的核心考點”,到“怎樣通過家庭互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每個建議都兼具科學性與實操性。翻開這本書,你能找到回歸學習本質的路徑,讓學習從痛苦的負擔,變成可控的成長過程。
一、活動時間:7月5日至9月14日
二、活動對象:學校全體教師
三、活動安排
(一)教師讀書活動
1. 教師利用暑假時間,結合自身實際,從推薦閱讀書目中選擇一至二本,進行閱讀。
2. 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教師要邊讀邊想,緊密聯(lián)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 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完成一篇讀書心得體會。
(二)舉行讀書分享交流會
1. 開學后第三周,各教研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分享,并確定本組參加學校交流分享的代表。
2. 教研室組織全校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評選“閱讀之星”,進行表彰和獎勵。
旅游是放大身體半徑,讀書是放大心靈半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世界里暢游,一起讓自己的假期生活更加愉快和充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