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培養為學、為事、為人的新時代“大先生”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發揮新時代名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5月13日-15日,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辦,我校承辦的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基地第十二次集中研修活動在我校舉行。
與會人員合影
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于維濤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中小學管理》雜志社副主編謝凡、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助理楊全印、鄧睿,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以及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各名校長及其工作室成員,我校黨委書記李鐵繩,校長馮軍,黨委副書記郭彥雯,常務副校長王中仁,副校長高麗文、張元芳、張輝參加了活動。
13日上午,與會人員參觀了我校校園及校史館、教師發展中心、學生發展指導中心、海航心品室,對我校的基本情況、辦學歷史、隊伍建設、學生培養、校園文化等進行深入了解。
參觀校園
隨后,與會人員在致遠樓報告廳召開會議,會議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支部書記韋保寧主持。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支部書記韋保寧主持活動
活動現場
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在致辭中表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長期以來給予陜西教育大力支持,為陜西省培養了一大批知名中學校長。陜西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三級三類”培養體系,深入研究教育問題,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探索名校長、名師快速成長的路徑。陜西師大附中辦學歷史悠久,具有優越的紅色基因,凝練出獨特的紅色文化,辦學成績譽滿三秦,為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附中力量。
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致辭
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校長培養計劃學員、我校校長馮軍以“在教育強國背景下對辦學理念和教育實踐的再思考”為主題,從學校辦學歷史、整體情況、未來發展等方面,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學校的發展成果,以及作為名校長培養計劃學員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學校教育教學、學生培養的系統性思考。馮校長表示,自2023年入選“新時代中小學名校長培養計劃”項目以來,深化了對教育使命的認知,完善了戰略視野、治校方略與領導藝術三位一體的專業素養體系,確立了“新時代教育家型校長”的成長目標。他從找準出發點——堅守育人初心,聚焦發力點——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培育生長點——布局持續發展的前沿賽道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陜西師大附中的育人初心和辦學理念,以“一體筑基、兩翼提質、三驅聯動”的發展體系推動理念向實踐的有效轉化,圍繞“如何以人工智能推動因材施教的全面落地?“如何以學習力構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內核?”兩個問題對學校未來高質量發展進行思考和探究,回應構建教育強國,學校何為?我校的時代擔當,并表示我校未來將在育人機制的創新性、教育資源的整合度、特色品牌的輻射力等方面繼續努力探索,為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為教育強國的藍圖添彩!
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校長培養計劃學員、
我校校長馮軍作整體情況匯報
我校副校長張元芳以“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提升德育工作實效”為題,從以“人人德行師”推動全員育人,以“處處德育場”落實全方位育人,以“時時潤心澤”貫通全過程育人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副校長張元芳作德育主題匯報
我校常務副校長王中仁以“五維驅動學子成才”為題,詳細介紹了學校從課程構建、課堂改革、教學常規、負擔減輕、教育多元驅動五個維度構建起“多元共生、質量為本、創新賦能、協同共進”的教育新生態。
我校常務副校長王中仁作教學工作匯報
我校副校長高麗文以“雙向賦能、雙翼提質,從‘智慧校園’到‘教育全場景賦能’的實踐探索”為題,分享了學校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學質量的辦學經驗。
我校副校長高麗文作教研及信息化主題報告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教授以“挖掘名校靈魂,提升名校品質”為題,進行了總結點評,指出我校歷史積淀厚重,“愛國·模范”的學校精神傳承得到很好彰顯,充分利用大學附中的資源優勢,課程體系建設前瞻性較強,專家型教師團隊引領帶動,學生培養特色鮮明,社會聲望日隆。她表示AI時代,教師角色應該從學科教材的講授者向教育資源的提供者轉變,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向共同學習的合作者轉變,從校園生活的監督者到向生活體驗的陪跑者轉變,從知識的消費者向知識的生產者轉變,從學生生命成長的教育者向教育走向生命升華的垂范者轉變。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教授點評
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于維濤教授以“以三秦漢檄之形求無界萬象之星——馮軍校長團隊的思想之光、文化風骨與實踐智慧”為題進行了點評,他指出,一要在機遇和制度碰撞中拓寬名校長的人生價值與成就意義,二要在歷史和現實的激蕩中探尋學校發展現實基礎與文化標識,三要在規律性和高中屬性統一中演繹歷史主動與理論創新。
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于維濤教授作點評
13日下午,會議第一階段召開全國名校長工作室研究聯盟工作規劃研討會,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名校長及其工作室成員與西安市10余位中學校長齊聚一堂,就全國名校長工作室研究聯盟工作規劃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議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助理鄧睿主持。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助理鄧睿主持會議
與會人員自由交流
會議第二階段聽取了馮軍名校長工作室的匯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助理楊全印主持了會議。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助理楊全印主持匯報會
馮軍名校長工作室成員安康市漢濱高中永紅校區校長鄢麒麟以“‘一線三維四階’:構建教師差異化發展新生態”為題,匯報了教師發展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延川縣中學校長王永江以“一體雙翼領方向,幫扶發展提質量”為題,匯報了學校在提升育人質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效。
安康市漢濱高中永紅校區校長鄢麒麟作報告
延川縣中學校長王永江作報告
《中小學管理》雜志社副主編謝凡在點評中指出漢濱高級中學永紅校區立足管理真問題,系統構建成長體系,確定明晰目標路徑,優化迭代長程發展。延川縣中學以延安精神教書育人,是縣中振興的生動實踐,托管幫扶的經典案例。兩所學校展示了一個個真實的教育現場,展示了教育的新樣態。
《中小學管理》雜志社副主編謝凡點評
寧陜縣寧陜中學校長張秉剛以“堅持特色發展之路,創建特色示范高中”為題,匯報了學校特色辦學的成果和內涵發展的途徑,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第二學校執行校長劉建玲以“讓幸福像花兒一樣”為題,匯報了學校特色課程體系、課堂實際效果和家校協同育人的概況。
寧陜縣寧陜中學校長張秉剛作報告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第二學校執行校長劉建玲作報告
教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點評,她首先對馮軍名校長工作室前期和中期培養階段的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特別指出通過四位成員校長的匯報,充分展現了工作室兩年多來在校長培養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和扎實推進的工作態勢。表示名校長應該從有思想到有作為,準確定位名校長與名校,名校長與名校長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成員與成員學校之間的匹配度和輻射作用,把名校長的思想作為全鏈條動力組的引擎,創新實踐,讓思想更有力量,在廣闊的土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引領帶動薄弱地區的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點評
14日,研修團一行走進陜西師大附中“名校+”共同體成員校雁塔二中、灃西二校、陸港初中。與會人員參觀了三所學校校園,對校園文化建設、陽光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等進行了全面了解。
雁塔區第二中學執行校長劉波、灃西新城第二學校執行校長權小紅、陸港初級中學執行校長沙瑞龍就所在學校的基本情況、未來的發展規劃和當前面臨的問題,圍繞學校管理、文化體系、教師培養、課程建設、生態德育、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
研修団一行入校指導
匯報結束后,研修團隊分組和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座談交流,全面深入了解各校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學生培養、心理健康等工作。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三所學校優秀管理經驗,指出陜西師大附中優秀文化理念在各校落地生根是各校在創辦以來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希望在“人機共生”的智能和快速迭代時代,各校要注重轉變思維模式,深入研究課堂教學,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此次活動全面展示了我校的辦學成果,深度分享了我校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智慧,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們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共同探索“教育強國,學校何為”之策。未來,我校將強化使命擔當,傳承和踐行教育家精神,深入研究課堂教學,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附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