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教育帶著智慧落地
——寒假“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現在開始
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心靈和心靈的溝通,是情感和情感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對話。人與書的相遇就是塑造生命、豐富生命、延續生命的過程。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師不僅要教育別人,而且要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意義更加重大。一個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去教育別人;學生所受的教育和教養程度,取決于教師所受的教育和教養程度。
這個寒假,我們繼續開展“同讀一本書”教師讀書活動。各學科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為大家精心選擇推薦了多本好書,其中有學科理論著作,有課程教學研究,有中外先賢傳記,有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最新研究成果……書籍種類豐富,內容廣泛,理論高度與實踐指導兼具,對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啟發和幫助。
推薦書目如下——
推薦人:李娜、胡蓉
推薦語:
《史記》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本書是《史記》的精華選編,釋義準確,對歷史、地理之考釋尤為細致入微。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有的人圣德,有的人殘暴,有的人英武,有的人昏庸……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為古今文學典范。這也許就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讀過這本書,深深的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人心存敬意。
推薦人:趙國輝、王李萍
推薦語:
《你能成為最好的數學教師》是數學名師任勇的新作。任老師用精確、生動的語言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從教學的細節入手,從一次備課、一次講課、一次作業批改、一道習題研究、一次測驗分析等多角度,將如何成長為一個最好的數學教師進行了剖析,有案例分享,有經驗總結,情節生動,通俗易懂,實用有效。
向名師學習,悟優秀之道,“立足于備課,決戰于課堂,習慣于反思”,愿我們都能“優于過去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數學教師。
推薦人:雷雙娥、邢敏娟
推薦語:
《教育是美好的修行》是湯勇老師2021年的全新力作,入選《中國教育報》“2021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本書從教育心語、教育常識、教育隨想、教育直言、教育視界等八個方面,展示了作者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以來對教育的踐行與思考。
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以當下真實的案例作為切入點,沒有空談教育理論,而是從突出的教育現象和教育熱點出發來闡釋作者對教育的思考,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慢的藝術,也是靜的事業,更是用一個智慧生命開啟許多智慧生命,是用一個心靈喚醒諸多心靈的美好活動。
推薦人:李紅艷、王顥
推薦語:
《物理學的進化》問世后,物理學有了空前的發展,該書也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本書不是物理學教科書,也沒有引用大量數學公式,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出人類如何尋找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聯系。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不是把各種互不相關的論據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它是人類用來自由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智力工具。
正如愛因斯坦在此書的序言中所言:“如果這本書能使你多少知道一些人類有發明能力和智力,以及人們為了更完善地了解、掌握物理現象的規律所進行的無窮盡的努力,我們的目的便達到了。”
推薦人:羅春
推薦語: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到學科層面,學科核心能力就成為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化學學科能力研究》圍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科核心能力”這一關鍵內容進行闡述,包括學科能力的內涵和構成,學科能力表現指標、測評方法與發展水平、學科能力影響因素、教學改進策略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給我校化學教師提供實操性很強的改進課堂教學方式的思路和策略。
推薦人:孟宏哲
推薦語:
在生物遺傳學界,孟德爾是一位傳奇的巨人。然而,作為遺傳學的奠基人,他的學習和科研之路并不一帆風順。《孟德爾傳:被忽視的巨人》對孟德爾的生平、學術研究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全面的介紹,在我們眼前浮現出了一個生動飽滿的孟德爾形象。
孟德爾是在何種情況下做出了豌豆實驗?為何修道院會為其提供科學研究的場所?他的科學發現在當時為何被忽視?他身上還有哪些未解之謎?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們一覽科學大家的風采吧!
推薦人:白云、楊蓉
推薦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們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便是一本啟發思維的必讀書目。
這本書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通過此書的學習助力我們更好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和引導。
推薦人:史小軍、魏丹
推薦語: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蔣廷黻創作的歷史類著作。本書從鴉片戰爭講起,一直敘述到抗日戰爭,將近百年的史事濃縮在短短五萬余字的篇幅里,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山之作、奠基之作,主題鮮明,史論兼具,反映了作者十多年對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思考。
推薦人:費美樂
推薦語:
釣魚島主權歸屬設計的海洋權益有多大?“第一島鏈”對中國意味著什么?地理環境如何影響東亞格局?文明的沖突與融合在南亞次大陸如何體現?未來的世界中心在哪里?
《誰在世界中心》這本書以精致的地圖為工具,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簡單明確的邏輯,從地緣的角度出發,解讀了我們身邊的歷史、政治與地理學科的融合。
推薦人:王博
推薦語:
《不可思議的青少年大腦》由貝蒂娜·霍恩、簡·吉爾摩、塔拉·墨菲三人合著,作者們從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多年的臨床專業知識和經歷中汲取經驗,通過嘗試和測試的策略來與青春期少年建立牢固的關系,并在青春期少年發展、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改善與他們的溝通。
如何有效地與青少年溝通,而不會對他們的自尊產生負面影響。如何說,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以及如何保持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最佳心態,這本書都會給我們一些積極的建議。
推薦人:薛琪
推薦語:
《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作者陳靜靜老師通過觀摩了3000 多節課,觀察了5000 多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習過程進行了分析,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課堂研究方法。
本書既有理論作支撐,又有詳細的課堂觀察記錄。教師可以根據書中內容,剖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果,并據此進行課堂改進。
推薦人:周悅
推薦語: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借用《柳林風聲》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接受心理咨詢的故事,揭示了成長中原生家庭的羈絆、童年的虧欠對成人的巨大影響,闡釋如何在心理上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成為獨立自信的人。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的教育工作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一、活動時間:1月14日至2月19日
二、活動對象:學校全體教師
三、活動安排
(一)教師讀書活動
1. 教師利用寒假時間,結合自身實際,從推薦閱讀書目中選擇一至二本,進行閱讀。
2. 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教師要邊讀邊想,緊密聯系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真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 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完成一篇讀書心得體會。
(二)舉行讀書分享交流會
1. 開學后第三周,各教研組利用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分享,并確定本組參加學校交流分享的代表。
2. 教研室組織全校讀書心得分享交流會,評選“閱讀之星”,進行表彰和獎勵。
旅游是放大身體半徑,讀書是放大心靈半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世界里暢游,一起讓自己的假期生活更加愉快和充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