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數學教師劉俊慧,化學教師曾文靜、羅春、王鵬在省市級教育信息化大賽中分別斬獲一等獎,為學校爭得榮譽。
在“陜西省第六屆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創新大賽暨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我校數學教師劉俊慧的創新課堂案例《制作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形盒子》獲得省級一等獎。劉俊慧老師在數學實驗室利用手持計算器、希沃軟件等信息化設備完美地支撐了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頻頻,授課效果良好。
劉俊慧老師課堂教學剪影
劉俊慧老師獲獎感言: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特色。用學生身邊黑板報的問題引入課題,希沃授課直播作品交流、量筒測量小米容積環節,使實驗更加直觀,然后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幾何畫板、圖形計算器、希沃白板、授課助手拍照和直播助力探究全過程,突破了傳統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師生之間相互感染,熱情滿滿!
我校曾文靜、羅春、王鵬三位老師共同制作的“學科系列微課程”《人教版化學選擇性必修3》烴的衍生物系列微課在“第六屆全市教師微課大賽”評選活動中榮獲西安市一等獎。三位老師以新高考為指導,根據教學的需要,通過微課的方式,清晰、準確而又富有趣味地制作了學科系列微課,也使教學在遇到重難點需要突破的時候,有了更加豐富而又實用的資源,為全校師生所喜愛。
曾文靜 羅春 王鵬
獲獎感言:本系列學科微課的主題是《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第三章的內容,重點圍繞醇、酚、羧酸、酯的結構和性質展開。《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3》是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重要內容,醇、酚、羧酸、酯的結構和性質是學生認識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重要載體,是新高考試題中有機物相關習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列微課是我校化學組教師在對新教材進行深入研讀的基礎上,針對難點內容制作,以期為步入新高考的學生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也期待與廣大同仁共同研討。
以上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附中教師信息素養的日益提升,隨著西安市特色示范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深入開展,信息化意識及技術的學習應用已經在附中校園蔚然成風,相信在新理念新技術的加持下,我校的信息化建設將獲得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