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至6日,由中國基礎教育論壇雜志社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好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暨第二屆六好展示活動”在北京中關村隆重舉行。“六好展示活動”是推選全國“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好社團、好學校”的積極正能量的大型活動。該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
此次活動匯聚教育界專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代表齊聚一堂。國家總督學顧問、教育部張天保副部長,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副主任、北京中學夏青峰校長,國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研制組核心成員,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劉可欽校長,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兼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的會長聶延軍和科學會孟凡浩秘書長都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由中央臺著名主持人袁文棟主持。與會專家們就教育更新換代的21世紀中,為教育的發展領航的新型價值觀下一系列創新理念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討。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需要典型的示范和榜樣的力量。希望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主體合力攜手,將共同推動教育巨輪前行,開辟一段光芒四射的新航程。
在會議上,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重點規劃課題《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我國中小學階段的應用與實踐研究》正式發布,課題研究按照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認真開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我國中小學階段的應用與實踐研究,努力提高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助力未來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做出應有的貢獻。該課題為開放性研究課題,號召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申報參與。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劉可欽校長的專題報告為“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也給予了與會代表震撼。劉校長分享的讓不同三個年級組成班組群,打破固有的模式,通過更多的彈性,讓學習有更多的可能。如語文和政治課合作,探討班級群規則,如初一初二的合作,初一的孩子需要學習口語交際,學完后當面評價初二學生的作文,實踐口語交際能力。每一位講話的專家都提到:視野,胸懷,開放,開闊!確實,社會在不斷進步,萬維空間,將挑戰我們的三尺講臺。我們唯有加油!視野的闊然,理念的探索,就是我們這一場相遇的主題。
我校李倩老師代表陜西省參加了此次先進事跡報告會,并榮獲了全國中學組“十佳好老師”的稱號。“好老師”環節評選出了全國小學組和中學組的“十佳好老師”和“百強好老師”,李倩老師在為期半年的多個環節評比中,經過語文課堂、微課展示、數字故事和事跡材料的提交評比,終不負眾望,為陜西省和我校爭取了榮譽。
李倩老師在會議上分享了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辦學特色,分享了我校作為百年名校為陜西教育起到的重要引領作用。在“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基”的先進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在繼承與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時,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走出自己特色的創新之路,并取得了成功。在這教育深刻變革的今天,我附中領導秉承新的價值觀為教育發展領航,他們有著“幫助每一個教師成為好老師”的胸懷和氣魄,重行務實,具有超前眼光。我們附中老師心懷仁愛,業務精熟,時時更新觀念,力爭保持自己特色,在教育理念上不輸給發達地區。
李倩老師還分享了自己近年來著力研究的“快樂語文”教育理念,從一線教師課堂策略中去探索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將內力覺醒理念用到課堂上,這是一條讓學生愛上我們的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之路,相關研究共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五篇“快樂語文”系列論文獲國家級獎項。李老師用十余萬字,上萬張照片,新形式的微課和數字故事,用心記錄著學生的成長故事和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李老師從2015年開始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用正能量去產生良好影響,是民間公益組織“現在公益”的發起人之一,她已經組織百余次各種形式公益教育活動,并帶領學校的學生參與,希望通過自己的些微影響,盡自己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去幫助社會弱勢群體。
我們深信,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心有壯志、胸懷夢想的教育人必將越聚越多,教育發展合力必將越匯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