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校園標識,提升文化品味,彰顯辦學特色,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愛校榮校意識,落實“內提品質,外塑品牌”的工作目標,2019年12月初,由學校辦公室、總務處、網絡中心協同各部門完成了我校樓宇、道路命名方案的網上征集、投票、意見匯總等環節,最終形成《陜西師大附中樓宇、道路命名方案》,并于2019年12月20日學校校務會審議通過。
校園內各樓宇、道路主干示意圖 ↓↓
“千呼萬喚始出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校園樓宇、道路新名字吧!
陜西師大附中樓宇、道路命名方案
原名 | 現命名 | 釋義 |
教學樓 | 崇德樓 | 語出《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崇德”即尊崇德行,樂學修身。 |
崇是樓 | 崇是樓 | 錄自人民藝術家張寒暉先生“作人不易,唯是是宗。” “崇是”即崇尚真理,求實唯是。 |
綜合樓 | 崇文樓 | 語出《論語》“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崇文”即崇文厚德,以文化人。 |
實驗樓 | 篤行樓 | 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篤行”即格物窮理,知行合一。 |
科技樓 | 致遠樓 | 語出《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致遠”即勵精治性,志存高遠。 |
餐廳 | 崇儉餐廳 | 語出《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崇儉”即崇尚節儉,涵養美德。 |
學生公寓 | 德馨公寓 | 語出《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即明德惟馨,抱樸守真。 |
教工公寓 | 匯賢公寓 | 語出《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匯賢”即匯聚賢才,共育棟梁。 |
原名 | 現命名 | 釋義 |
東門至西門道路 | 隆基路
| 江隆基(1905-1966),陜西西鄉人,中國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陜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陜西師大附中)校長。曾參與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國難當頭之際,他鼓勵學生要做“有膽有識,不屈不撓的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等職,為中國革命和黨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教學樓前弧形路 | 寒暉路
| 張寒暉(1902—1946),河北定縣人,被譽為“人民藝術家”。陜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陜西師大附中)國文教員。他創作了《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去當兵》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其中,《松花江上》傳唱于大江南北,激勵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建國后,經周恩來總理指示,被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
崇是樓前東西路 | 明軒路
| 楊明軒(1891-1967),陜西戶縣人。陜西省立中山中學校(今陜西師大附中)教務主任。先后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毛澤東主席贊譽其為“西北地區共產主義新思潮啟蒙運動中的最先進、最英勇的戰士和旗手,是陜西青年的偉大導師”。 |
綜合樓前南北路 | 青云路 | 史青云(1920—1980),陜西興平人。全國三八紅旗手,陜西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陜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我校前身陜西省西安二中、西安師范學院附中、陜西師大一附中時期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陜西師大附中校長兼黨總支書記。史校長銳意改革,使我校成為陜西省內著名的實驗中學。 |
科技樓前南北路 | 經文路
| 屈武(1898—1992),字經文,陜西渭南人。私立成德中學校(今陜西師大附中)學生。先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職。五四愛國運動中,作為陜西學生代表,赴北京請愿,“血濺總統府”。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樓宇命名
教學樓-崇德樓
語出《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崇德”即尊崇德行,樂學修身。
崇是樓-崇是樓
錄自人民藝術家張寒暉先生“作人不易,唯是是宗。”
“崇是”即崇尚真理,求實唯是。
崇文樓-綜合樓
語出《論語》“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崇文”即崇文厚德,以文化人。
篤行樓-實驗樓
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篤行”即格物窮理,知行合一。
致遠樓-科技樓
語出《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致遠”即勵精治性,志存高遠。
崇儉餐廳-餐廳
語出《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崇儉”即崇尚節儉,涵養美德。
德馨公寓-學生公寓
語出《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即明德惟馨,抱樸守真。
匯賢公寓-教工公寓
語出《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匯賢”即匯聚賢才,共育棟梁。
道路命名
隆基路
原名:東門至西門道路
江隆基(1905-1966),陜西西鄉人,中國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陜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陜西師大附中)校長。曾參與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國難當頭之際,他鼓勵學生要做“有膽有識,不屈不撓的青年”。先后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等職,為中國革命和黨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寒暉路
原名:教學樓前弧形路
張寒暉(1902—1946),河北定縣人,被譽為“人民藝術家”。陜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陜西師大附中)國文教員。他創作了《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去當兵》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其中,《松花江上》傳唱于大江南北,激勵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建國后,經周恩來總理指示,被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明軒路
原名:崇是樓前東西路
楊明軒(1891-1967),陜西戶縣人。陜西省立中山中學校(今陜西師大附中)教務主任。先后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毛澤東主席贊譽其為“西北地區共產主義新思潮啟蒙運動中的最先進、最英勇的戰士和旗手,是陜西青年的偉大導師”。
青云路
原名:綜合樓前南北路
史青云(1920—1980),陜西興平人。全國三八紅旗手,陜西省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陜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我校前身陜西省西安二中、西安師范學院附中、陜西師大一附中時期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陜西師大附中校長兼黨總支書記。史校長銳意改革,使我校成為陜西省內著名的實驗中學。
經文路
原名:科技樓前南北路
屈武(1898—1992),字經文,陜西渭南人。私立成德中學校(今陜西師大附中)學生。先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職。五四愛國運動中,作為陜西學生代表,赴北京請愿,“血濺總統府”。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校園風光
可以做壁紙的校園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