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日為期,為夢想而戰”2020級中考百日誓師大會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路,引人走到黎明。
伴隨著理想之聲,我們揚帆起航。
“今年花勝去年紅”,
“風光不與四時同”,
請用自己的汗水見證人生之春的溫暖!
2023年3月8日,在距離中考決戰100天之際,灃西新城第四學校隆重舉行“以百日為期,為夢想而戰”主題百日誓師大會。敲響了中考的戰鼓,吹響了進軍的號角。
我校黨支部書記/執行校長余愛東老師、校辦兼政教處主任付亮老師、教務處主任何鵬飛老師、總務處主任南鋼老師、校辦副主任王玥菡老師、教務處副主任薛芳老師、教務處副主任安然老師、政教處副主任林雪嬌老師、總務處副主任張晨卿老師以及各年級年級組長也參與其中,為同學們加油打氣。同時盛情邀請到每位九年級學生家長,與孩子們一起見證這難忘的時刻。
遠年近歲 回憶篇
國歌奏響,莊嚴肅穆,責任與豪情回蕩在胸中。在振奮人心的齊唱國歌聲中,大會正式開始。
同學們傾情奉獻情景劇“光陰的故事”。在老師、同學的朗誦中,校園生活一一浮現在眼前。原來讓同學們生活充實而美好的人,正是身邊的彼此,一曲青春的贊歌由大家共同譜寫。
感恩懷德 感恩篇
回首過去,環望如今,支持同學們無憂追夢的正是親愛的家人們。
張赪、韋雨涵兩位老師通過一首歌曲“是媽媽是女兒”抒發了在座各位家長與孩子的心聲,無論孩子如何成長,永遠都是父母心中最寶貴的存在。
世間,最深的愛莫過于父母愛,最深的情莫過于父母情。每一位家長無不在“望子成龍兩鬢霜,盼女成鳳一世忙”。我們通過寄信,將學生平時難以說出口的話語都落筆成句,通過文字來傳遞這沉甸甸的感情。
學生們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觸及到家長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隨后,何逸凡的媽媽作為家長代表進行發言。
她首先代表全體家長表達了對學校和老師們三年辛勤付出的由衷感謝,也表達了對孩子們一直以來的刻苦奮斗的支持理解,呼吁大家勇敢面對挑戰不放棄,在磨礪自我中贏得成長,在即將到來的中考里一騎絕塵,成為黑馬。
接下來,由同學們帶來了主題詩朗誦《青春感恩 奮發前行》。
他們描述了自己綠色、藍色、白色、紅色的青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憧憬美好明天!
本章最后,由王進瑩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她以“拼搏百天 成功上岸”為題,代表同學們向一直為自己默默付出的家長和老師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講述了自己與和美的灃西四校的小故事,并向大家介紹了“注意學習方法”、“保持良好心態”、“下定決心”三個沖刺小方法。鼓勵大家用心準備,再創佳績,今天我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們為榮!
以夢為馬 追夢篇
榜樣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是我們追夢路上前進的方向。
第三章,追夢篇。大家一起觀看了主題節目《朗讀者——物理學家 薛其坤》。
通過觀看薛其坤教授的求學之路、奮斗之路,大家了解了他是如何面對挫折、克服困難、堅定不移、不忘初心,最終成功實現理想。
通過薛其坤教授朗讀的國學經典《大學》節選篇目,同學們領會“修身、正心、誠意、格物、致知”,要學知識、長本領,更要坐得端、行得正、為君子。
隨后,年級組長張程琳老師以薛其坤教授的故事展開,叮囑大家要有樸素的目標,要明確“要成為什么樣的自己”,更要腳踏實地,保持專注與定力,與時間做朋友,跟隨老師的節奏,掌握學習方法,步步為營。
在校長寄語環節,余校長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要以堅持奮斗之態挺進目標。求學之路甚于馬拉松長跑,勝利只屬于堅韌之輩,要迎難而上,拼搏到底。要以篤行實干之風追逐夢想。中考不易,不能松懈,要制定沖刺計劃并落實到每一天,跟隨老師指導,扎扎實實付出。要以健康陽光之心面對未來。吾輩少年,充滿勇氣、力量、智慧,要端正心態,放松心情,要相信老師和家長永遠都是你們堅強的后盾!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師,默默立志,為自己閃亮、向理想奔跑、為青春喝彩、為母校爭光,中考傳捷報、人生鑄輝煌。
接下來,由我校四葉草合唱團用一首《熠熠星光》給大哥哥大姐姐們帶來祝福,愿他們輕裝上陣,燦爛閃耀。
余校長和張老師共同為中考100天倒計時揭牌,雷鳴般的掌聲響徹校園,同學們斗志昂揚,表達了為中考而戰的信心與決心!
最后,由安雨涵同學帶領大家進行集體宣誓。
誰以青春赴萬丈理想,定當不負韶華不負夢。在朝陽明媚的照耀下,大會圓滿結束。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全力拼搏的斗志。我們始終堅信,一百天有無限種可能,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夢想終將綻放!
同學們,中考將至,它將是對你的學習能力、意志品格的綜合測試。現在的努力學習、爭取佳績,為的是在未來能夠更加接近我們的夢想,為的是能夠面對復雜的生活多一些底氣,為的是多一些自由選擇的權力。
但也請不要緊張焦慮,中考只是你人生中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驗,我們一生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在初中三年學習中我們養成的勇敢、鎮定、自律、團結會成為伴隨我們一生的財富。結果固然重要,但這奮斗的過程本來就是最可貴的收獲。只要拼盡全力,胸懷正直、善良、勤奮,我們便有千萬種方式成為棟梁。
圖片:王梓祎 朱煒彤 文字:畢成 審稿: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