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滋養心靈,教育傳遞溫暖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書聲陣陣傳校園。為了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學校學習型組織,灃西新城第二學校聯合釣臺中學于10月12日下午舉辦了“名校+”讀書分享活動暨“書香校園”啟動儀式。參加此次活動的有我校中層領導、釣臺中學教務處劉舒毅主任及我校和釣臺中學教師代表。
《我的南方和北方》
學校朗誦社團學生用一首飽含深情的《我的南方和北方》拉開了讀書活動的序幕。清脆悅耳的童聲為我們勾勒出祖國的大好河山,南方娟秀,北方遼闊。歌頌了祖國的豐富文化,抒發了濃濃的愛國情懷。
讀書分享
韋麗麗老師分享了丹尼爾?T.威林厄姆的《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從韋老師的分享中,我們認識到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只有引導學生真正進入課堂,融入情景,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風箏,它是夢與希望,在追逐它的旅途中,免不了摔跤,失望,作為教師,我們要放飛學生的風箏,陪伴他們,呵護他們,前路漫長曲折,我們是追風箏人的守護者。這是高歡歡老師分享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帶給我們最大的啟迪。
固定思維模式者總是覺得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他們堅信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簡單的思維模式,不一樣的人生方向。作為孩子世界觀的搭建者,思維模式的培養者,教師更應該以身為范,做好榜樣。董琳娟老師分享的《終身成長》令人印象深刻。
閱讀《終身成長》一書引發了郭少琦老師深刻的思考,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了解固定型思維模式產生的原因和引發的后果,并努力去避免,與此同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生活中,要逐漸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向這一思維模式發展。
鐘瑤老師分享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最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愛。無論是嬌艷的鮮花或路邊的小草都有著自己的燦爛和美麗,作為教師,我們要點亮孩子心中那盞明燈。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魏瓊老師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的分享,讓我們明白作為21世紀的教師,我們應該用對教育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澆灌祖國的花朵,激勵學生朝氣蓬勃、樂觀向上。
張洋老師在分享《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時,將讀書比作一段旅程,鼓勵全體教師以書中的觀點為起點,不斷地學習實踐,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個科學管理、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教師。
郭麗君老師在分享《做中國立德樹人好教師》一書中說道,我們應將立德樹人落實在課程、活動、管理中,這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任務與根本方向,這是教師發展的大事業、大格局、高格調,我們應當為此而不斷奮斗。
李若塵老師以“在案例中領悟,從模仿中學習”為主題分享了《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她明確闡述了人最擅長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的觀點,我們可以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開辟更廣的天地。
伍鑫老師在分享《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時,結合了大量的教學事例,將高深的心理學理論生活化,有效地讓心理學理論指導了自己的教學實踐。
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如何確定正在做的事情是對的呢?靠直覺還是習慣?其實都不是,在董瑤老師分享的《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在專業領域技能過硬,更要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需求,因材施教,科學育人。
馬瑞霞老師分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書匯集了于永正老師畢生的教學經驗,通過于老師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教育事例,讓全體教師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同時引發自身的思考,得出日后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教育情景是不斷變化的。毛佳寧老師在分享《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中強調,學生在變,教師在變,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時刻牢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善用心理學技巧去鑄造靈動教學,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民教師。
《我驕傲,我是一名教師》
活動最后,我校教師代表為大家獻上《我驕傲,我是一名教師》的詩歌朗誦,老師們感情真摯,情緒飽滿地抒發了教育情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甘當求學之路上的紅燭,我們愿做祖國花圃的園丁,我們驕傲燃燒青春,為學生保駕護航!
星級閱讀者獲獎名單
???閱讀者
鐘瑤
??閱讀者
李若塵 魏瓊
?閱讀者
董瑤 郭麗君 張洋
通過此次讀書分享活動,學校鼓勵老師多讀書,讀好書,與書本為伴,與經典為友,與大師對話,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質,營造良好的校園讀書氛圍,打造“沉浸式”書香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