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驛站】我校開展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動—— 從“心”出發,更好成長
“5·25”諧音為“我愛我”,核心內容是: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自己。從5月25日至5月29日,我校開展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動,活動包括5項內容:家校攜手,同心為你;學會贊美,收獲“糖彈”;繪影畫心,只為懂你;與自己對話,開出紙間與心底的花;減壓訓練,從“心”出發。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活動1 家校攜手,同心為你
父母是成熟或比較成熟的個體,但并不一定是教養子女的熟練者,即使學歷再高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與其他父母一樣都只是探索者。很多父母不知道應該用何種態度來教育子女,把子女或者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或者當作自己夢想的延續者,最終付出了很多卻適得其反。也有部分家長會想到用與子女平等的方式來教育子女,但是卻受制于子女當前并不夠成熟的心智狀態。因此,了解親子關系、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十分重要。
活動過程:通過親子關系自評量表發現親子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家長與學生創造溫馨的情境,親子共同討論與分享。特別是親子間的回答有明顯落差的問題,更須要彼此坦誠討論,藉以減少彼此期待間的落差。
活動2 學會贊美,收獲"糖彈"
贊美是一種語言表達藝術,贊美他人有助于自我的提升,贊美有助于被贊美者美德的發揚,贊美有助于增加信任,增進關系。這對于一個新成立的班級來說,同學們學會贊美將有利于班集體的建設。
活動過程:分組進行活動,將贊美的話語寫在彩紙上(不限個數),做成“糖彈”。然后拋給想要贊美的人,直到把自己手中的“糖彈”全部送完后,才可以打開自己收到的“糖彈”。最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收到的“糖彈”,并把它讀出來。
活動3 繪影畫心,只為懂你
心理學中“房樹人”繪畫是經典的心理測試之一,通過簡單的繪畫,畫出房樹人等常見的事物,由心理教師透過簡單的畫中看透繪畫者的心理,本次活動旨在讓活動參與者認識自己,準確把握自己內心的“心理活動”,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與他人眼中的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
活動過程:學生在白紙上逐一畫出房樹人等物,并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一些事物。教師將畫好的紙張收齊后向活動參與者講述這張畫各個事物所代表的含義、具有怎樣的心理意義。
活動4 與自己對話,開出紙間與心底的花
使用曼陀羅心理療愈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學會與自己相處,提升對事物對自己的感知力;同時能夠幫助減緩學生壓力。
活動過程:在平靜狀態下,學生使用彩筆、按照自己的喜好填色;選擇任意位置開始,或中心或四周或有序或無序。沒有壓力,沒有預期,心隨手動;繪畫時,保持清醒、專注的狀態;根據畫面的逐漸出現,感受它所帶來的各種心理體驗。最后,嘗試去感知它,并記錄過程中的發現和感悟。
活動5 減壓訓練,從"心"出發
學生學業壓力大,為減緩學生壓力,使用新型技術(智能可穿戴式心理減壓設備)采集學生心率變異和皮電信號評估壓力、疲勞等心身指標,并引導學生進行減壓訓練。
活動過程:對五年級學生發放《學生學業壓力量表》,填寫后收回,選擇對此感興趣或存在學業壓力較大的6名學生。使用靜修寶采集學生心率變異和皮電信號評估壓力、疲勞等心身指標,并引導學生進行減壓訓練。
這是新的開始,也是“心”的開始;我們要向“新”出發,收獲“心”的成長,以期更好的成長。
加油,我們一起!
作者:李若塵/審稿:馬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