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抗疫故事,做道德標兵,樹時代新風”——我校黨員代表參加主題宣講活動
2020年5月20日,灃西新城第四學校黨員代表付亮、張振、李嬌陽、楊靜妮參加了由中共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教育衛體局委員會主辦的“聽抗疫故事,做道德標兵,樹時代新風”主題宣講活動。
“一聲爸媽,一個擁抱,兩個多月……”很簡單,卻也不簡單,她們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一段感人的視頻把在場的老師和學生的心緊緊的連在了一起,我們被這些抗疫英雄的事跡而震撼!
第一幕:師生朗誦
“什么是逆行者,在災難面前往一線的人員;什么是英雄?孩子,困難面前挺身而出,保護大家的人就叫做英雄……"在灃西實驗學校四名師生《致白衣戰士》的朗誦中開啟了聽抗疫故事,做道德標兵,樹時代新風的宣講活動!
激昂澎湃的朗誦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信仰和大愛!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華兒女,溫暖了別人,你的世界才會更加精彩更有意義!
第二幕:抗疫故事宣講
張曉燕
飛向武漢的“燕子”
打硬仗的 “白衣衛士”
請和我一起聆聽這位在疫情最嚴重時義無反顧奔赴武漢的女護士動人的“抗疫”之聲。
2020年1月26日,陜西省第一批醫療救援集結號吹響,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曉燕作為首批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疫一線。
張曉燕:“當時在一月二十三號我接到了省衛生廳發的到湖北去支援的通知,因為我在急診科,經歷過非典、甲流, 我覺得我應該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所以就去報名了,也沒有給家里人說,然后到大年初一的下午接到通知,說大年初二可能就要走,這時候我才給我老公說的,我老公就問,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會回不來呢,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里特別難受,我那會沉默了,想了一下,我說是,我還有孩子還有父母,我如果回不來我的父母怎么辦,但是我又想了,因為我是一名護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應該挺身而出,這也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應該向前沖”。武漢九院重癥監護病區,張曉燕和戰友們三班倒,每個班次工作八小時,為了減少上廁所,就盡量不喝水,但是沒有人退縮。
張曉燕:“那天我為一個重癥患者做護理,可能是我的護目鏡上的帶子勒的太緊了,把我的耳根壓的特別疼,再加上我們的活動量一大,那個護目鏡起霧了,看不清,我就特別著急,甩了甩頭,汗水就順著護目鏡往下流,我不停的用手調整護目鏡,那個面屏都快掉了,這時一個患者他指了下我的頭,我聽不清,他就直接拉著我的手給我手心寫‘保護好自己’”。
4月3日, 陜西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全員凱旋,張曉燕與家人迎來了闊別2個月零9天的重逢。
張曉燕:“記得臨行前,我老公抱著我哽咽著說,既然你決定了,我也不多說什么了,你放心,家里有我,孩子父母有我來照顧,但是你記得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和孩子爸媽等你平安回來。希望這次疫情快點過去,我們能夠相約明年一起去武漢看看我們曾經奮戰過的地方,看看英雄的人們”。
張仁儒
“1/十四億”的我
我們去認識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里一位來自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生——張仁儒,認識了她也許您就對感控科的工作有了了解。
張仁儒:“我是來自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咸新區中心醫院)感控科的張仁儒,在江夏方艙醫院負責醫院感染防控工作。不讓每一位隊員感染,是身為感控醫生的我此行的唯一目的。“
作為第三批國家中醫援助武漢醫療隊陜西隊32名醫務人員中唯一一名感染控制專職醫師,張仁儒為全隊所有醫護人員的防控安全保駕護航。下高鐵后如何防護?踏入酒店怎樣消毒?房間怎么劃分區域?眼鏡怎么處理?84消毒液怎么配比?出門需要帶什么……所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身為感控人員的張仁儒來制作詳細可行的流程。第一次踏入方艙,所有問題一遍順下來,她發現感控流程及風險點仍存在很多問題。
2月10日從陜西出發,到達江夏方艙后只有短短三天的準備時間,2月14日就是開艙接診日,時間緊任務重,江夏方艙醫院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疫情面前沒有你我,身為醫院感染管理組核心成員,張仁儒努力溝通、積極協調、整理問題、主動匯報、緊跟追蹤,在所有領隊和感控人員的通力配合下不斷改進問題,終于在符合院感要求的情況下,如期順利完成開艙。
張仁儒:“對于感控醫生,院感專家石大可是這樣解釋的,如果說一線醫務人員所進行的是一場極限蹦極,那么感控醫生就是蹦極運動員身上的那根繩索。很榮幸,我們被賦予了“逆行者的保護神”這樣的榮譽稱號。為醫務人員筑起防火墻,你們守護患者,我們守護你們……”
感控工作事無巨細,稍有差池就會讓我們的白衣戰士暴露于危險之中,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張仁儒倍感榮耀。張仁儒說,有醫護在的地方,必然會有院感防控的保障,而她將竭盡全力,不辱使命,帶領隊員們共克難關,完成任務,平安返陜。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的潸然淚下,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抗起社會的責任!作為灃西第四學校的黨員教師,我們一定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學生做好表率,用實際行動踐行抗疫英雄“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
文字:李嬌陽 張振/圖片:付亮 楊靜妮/審稿:付亮